2025年正月初五:破五至,福运开
- 日历网
- 2025-01-11 10:25:34
2025 年正月初五,龙年的新春氛围正浓,“破五” 这个传统节日即将登场。在民间,“破五” 有着特殊意义,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除,意味着年节的第一阶段走向尾声,生活将回归日常节奏。这一天承载着人们对新岁的期盼,各种有趣且寓意深远的习俗,让 “破五” 充满仪式感,成为龙年新春一抹独特亮色。
一、破五之名,禁忌解除
“破五” 之名何来?民俗有两种主流说法。其一,初五乃财神诞辰,人们为迎财神、祈财运,要打破旧有禁忌与霉运,故而称 “破五”;其二,初五是 “五路财神” 生日,传说这五路财神原是瘟神,后被玉帝点化为财神,百姓在这天祛除霉运晦气,形成 “破五” 习俗。
从除夕到大年初五,诸多禁忌束缚着人们的生活。像除夕,不能往外扫地、倒垃圾,怕扫走财气福气;忌关灯睡觉,以防邪祟入侵;讨债催债、家中无人、米桶米袋空、桌子空等也都不吉利。初一到初四,同样禁忌重重,不能做新饭、新衣,不可出远门、吵架、打碎东西。然而,一旦到了初五,这些禁忌便如冰雪遇暖阳,纷纷解除,生活重回自在模样,人们得以放开手脚,开启新一年的忙碌与希望。
(一)吃饺子:“捏小人嘴” 驱谗言
在北方,初五吃饺子是雷打不动的习俗。这饺子可不一般,从剁馅到包制,处处藏着讲究。剁馅时,得用菜刀在案板上 “哐哐” 剁出声响,仿佛要把过去一年的不顺、小人的谗言都剁碎。包饺子时,沿着饺子边缘仔细捏合,反复几遍,这叫 “捏小人嘴”,让那些爱搬弄是非的小人无从开口,新的一年耳根清净。有些人家还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、红枣、糖果等,谁要是吃到了,那便是交了好运,新岁福气满满。像山东部分地区,就偏爱包硬币,吃到硬币的家人,一整年都被视为财运的宠儿;而在河北一些地方,红枣馅饺子备受欢迎,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。
(二)送穷神:清扫秽土送 “五穷”
送穷神的仪式各地略有不同,却都透着对富足生活的向往。常见的做法是,用彩纸剪出一个妇人模样,背着纸袋,将家中秽土杂物装入纸袋,大年初五清晨送到门外,再放上一串鞭炮,噼里啪啦中,穷神被吓得落荒而逃。在陕西韩城,人们的做法更具地域特色,他们会把正月初一到初五积攒的垃圾,全部装入一个纸人怀抱的大布袋,然后点燃鞭炮,送纸人出门,谓之 “送穷媳妇”,让穷气彻底远离家门。这里的 “五穷”,源自韩愈《送穷文》,指 “智穷、学穷、文穷、命穷、交穷”,送穷神,便是与这些穷困状态告别,开启顺遂新程。
(三)迎财神:初五诞辰接财路
初五是财神生日,这一天,全民开启 “迎财神” 模式。古籍《古禾杂识》记载:“初四日午后接灶,至夜则接路头,大家小户门前各悬灯二盏,中堂陈设水果、粉团、鱼肉等物,并有路头饭、路头汤,鄙俚之至”。说的就是初五迎财神的热闹场景。天还未亮,人们就早早起床,打开大门、窗户,燃香放爆竹,烟花冲向天际,向财神爷热情相邀。家中正堂摆满丰盛供品,水果、糕点、鱼肉应有尽有,还会特意准备一条鲜活鲤鱼,寓意 “年年有余”“鱼跃龙门”,期望财神赐福,财运亨通。商户们对迎财神格外上心,不少店铺老板凌晨就到财神庙上香,争烧头香,祈求新一年生意兴隆,财源广进。
(四)开市大吉:店铺新启盼兴隆
民间素有正月初五 “开市” 传统。春节期间,大小店铺从初一停业五天,养精蓄锐,就等初五吉日开门纳财。开市仪式相当隆重,天刚破晓,店铺掌柜率领伙计们,在店门口大放鞭炮,噼里啪啦声震四方,驱散晦气,唤醒财气;店内,焚香拜神,感谢过往庇佑,祈愿新岁顺遂。门板上早早贴上 “开市大吉,万事亨通”“招财进宝,生意兴隆” 等红纸条,鲜艳夺目,透着喜庆。供桌上,摆着水果、糕点、酒水,敬奉财神与各路神明。这一习俗传承千年,足见春节在百姓心中地位,它不仅是团圆佳节,更是孕育希望、开启新生的起点,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炽热追求。
三、地域有别,同庆破五
虽说 “破五” 习俗大方向一致,但因地域不同,细节上各具千秋。就拿南北方来说,北方初五吃饺子最为普遍,那饺子形似元宝,寓意财富滚滚而来;南方部分地区则偏爱 “大角子”,也就是大包子,多为素馅,用上年干菜、萝卜缨子配上粉丝、香干丝等,吃着清爽,也有吃素迎财神之意,还有地方中午吃馄饨,谐音 “填穷”,祈愿往后不受饥饿困扰。
城市与乡村,“破五” 氛围也有差别。城市里,生活节奏快,“破五” 习俗相对简化,可能一家人围坐吃顿饺子,在网上参与迎财神祈福,放个电子鞭炮应景;乡村则完整保留传统仪式,天不亮就热热闹闹放鞭炮,一家人分工清扫、准备供品,邻里间互相帮衬,孩子们欢欢喜喜跑前跑后,浓浓的年味儿在村落间弥漫,将古老习俗代代相传。
四、传承新韵,福满新程
“破五” 民俗传承至今,意义非凡。它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,让后人知晓先辈如何在岁时流转中祈福纳祥;凝聚着民族情感,无论身处何方,华夏儿女在这一天共迎财神、送穷祈富,血脉亲情与家国情怀在习俗传承中升温。
在现代社会,传承 “破五” 习俗也要与时俱进。城市里,社区可组织民俗活动,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、写福字、讲财神故事,既热闹又能传承文化;学校可开展民俗课堂,让孩子们动手做剪纸穷神、财神,在趣味中了解民俗内涵;乡村旅游区,围绕 “破五” 打造特色游,游客参与送穷、迎财仪式,感受乡村年味,为传统习俗注入新活力。